2016年,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在央视财经《对话》栏目上,对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提出了他对全球化的思考。六年后,他将这一思考付诸实践,推出了一款名为“Temu”的APP,高调杀入美国市场。
相比TikTok,Temu在全球化上更为激进。黄峥和Temu团队决定直接在全球电商的发源地——美国上线,而不是选择中国互联网出海的首选地东南亚。
Temu以极快的速度杀入亚马逊、沃尔玛、Costco、Shopify等老牌电商的市场,发展得比外界预想的要顺利。仅仅筹备不到两个月,Temu就在当年9月登陆美国市场。半个月后,登顶美国Google Play购物类软件下载榜,两个月后又斩获美国IOS应用商店所有应用(App)下载榜首。今年2月份,Temu上线加拿大,3月13日攻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市场,4月21日启动英国站,随后几天又上线德国、荷兰、意大利、法国、西班牙等六大站点。根据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3月,Temu已经拥有超过5000万注册用户和2000万活跃用户,每月成交额达到了10亿美元。
Temu的成功背后,是大批希望搭上这条出海新船的中国企业们。在全球市场消费力日渐疲软的情况下,Temu成了许多商家们的救命稻草。不同于其他电商平台招商初期高门槛的做法,Temu向国内所有商家张开了臂膀,并承诺“免佣金,免运费,免广告费”,只要商家负责好供货组织,其他事情都由Temu包圆。这种模式吸引了大量商家和物流商加入。
然而,商家们很快发现自己想得有点美。Temu替商家降价、控制定价权,商家丧失了运营权,销售成本由Temu决定。商家们开始怀疑Temu的“平台”身份,对Temu的合作模式产生了质疑。
根据分析对比,Temu的合作模式与其他电商平台有着本质的区别。在拼多多体系下,第三方卖家与平台的关系是商家与平台的关系,货权归属于卖家。而在Temu的合作模式下,商家以供应商的身份将货物全权交由Temu处置,商家丧失了包括定价权在内的运营权,销售成本的分担也主要由Temu决定。
黄峥推出Temu,意在重构全球数字化零售商路,跳过中间商,做中心化的全球供需匹配平台。他希望Temu能成为一个新的全球电商模式,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间商,而是以供应商的身份实际承担货物的处置,并分享销售成本。
在当前海外消费力有限、国内有大量低水平重复供应的情况下,Temu对于许多有供应链成本优势、又不擅长自建渠道的企业来说,是一个值得布局的外销渠道。
Temu的出现,让一众中国互联网大佬开始思考全球电商的未来。黄峥希望通过Temu,打破传统的中间商模式,重构全球数字化零售商路。